六十甲子纳音表,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一种占卜术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流传。这个系统通过把六十位天干和十二位地支结合起来得到六十个纳音,进而用于预测与揣测天时、地气、人事运程等方面。纵观历史,此为悠久而深邃的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六十甲子纳音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 最初的时间已经无法考究但最早的书籍中,如《周易》、《尚书》、《诗经》,都可以看到六十甲子纳音表的身影。在汉朝,庄子将六十甲子列入了《南华经》,详细介绍了其形成过程。唐代道士张三丰对《太乙金华宗旨》中的六十甲子作了深入的研究并编写了专题著作,《武当真经》更是详细地总结回了全名列表,后被神秘学家收录制作七十二变卦,此后这份属于民间的研究方法开始流传。现在,这项文化遗产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十甲子纳音表的组成
六十甲子是由天干和地支两者结合而成的,对于天干共有十种,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对于地支共有十二种,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组合后,就有了六十个组合,每组用一个特定纳音命名,从「海中金」到「大驿土」。每个纳音都与十二个生肖和五行相对应,用作占卜时可以根据场景让对应的纳音发挥其特性。例如说听到一只蝉在树上鸣叫,既可以看作是「压倒性的成功声誉」(对应着”赤口金”)也可以理解成将来会遭受风灾(对应着”黄道木”)。
应用领域
凡事有利有弊,采六十甲子来逐卜一些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懂的神秘能量也是有风险和弊端的缺点,部分人可能会因其过于依赖进而脱离常态。但是六十甲子纳音表具有应用广泛、易学易用、方便实用等特点,在传统文化里它的位置不可忽视。除了奏响合适的祈愿曲之外,可以被应用于风水整理、医药诊疗、西方占星学揣摩、政治环境预测、人际关系把握等多个应用领域。通过纳音的能量进行场景分析、判断事物发展趋势乃至预测一些重要事件,都成为了它得到大众认可的原因之一。
在一个商贾云集、商机多的互联网时代,六十甲子纳音表虽然不再常见,然而在家庭环境、人情世故,以及事业发展等问题上,它仍然是许多中华偏门思想家们难得的智慧工具。